“满血复活,灵魂蜕变组合又可以跟投了!深度”在《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新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出台后的第17天,已经有大V率先迈出了步子,出台将组合移交给有投顾牌照的天后第三方销售平台,并表示,组合“组合的灵魂蜕变灵魂没变,只是深度自己的角色从管理者变成和客户沟通的桥梁”。
虽然大V表示“组合灵魂(投资思路和选基原则)没变”,新规但粉丝已经吵翻天。出台“既然你都不再管理这个组合了,天后怎么能保证灵魂没变呢?组合”有粉丝犀利提问。
事实上,灵魂蜕变着急上岸的深度大V们正在面临两难的境地。保证“灵魂未变”,新规则不具备投顾资格的大V或涉及严重违规;组合交由投顾平台管理导致“灵魂已变”,则曾经的粉丝可能全部跑光。
在大V争相向有投顾牌照的公募或平台机构“投诚”时,投顾机构已经奇货可居。“最近经常有自媒体人士找来,但是看了组合的历史业绩,觉得只比沪深300多几个点,并不想和他们合作”。某获得投顾试点牌照的公募人士表示。
更多的大V、投顾机构、第三方平台还在观望,等待监管进一步明确的指令。对于大多数大V来说,或许到了告别的时刻。
上周日晚间,一位名为“刘备教授”的财经大V,在其公众号上发文,表示将自己的两个组合:云长进取、诸葛稳健移交给了且慢,自己不再有管理和调整组合的权限。而想继续跟投的粉丝,则需要在且慢APP上签署一份投顾协议,并将被收取千分之三或千分之五的投顾费。
在文章中,“刘备教授”多次强调,虽然将组合移交给了且慢,但他相信且慢的管理人水平很高,投资思路和选基标准掌握也非常到位。再加上两个组合都是长期思维,调仓次数和规模本来也比较小,所以风格能和之前保持高度一致,自己对且慢有充分的的信任。
至于自己的角色,“刘备教授”表示,将从组合管理者变成和客户的沟通桥梁,依旧会用自己的理解陪伴粉丝。
不过,粉丝却并不认可这种方式,“你一不管理、二不能喊发车,那我们基于对你的信任才投这个产品,结果现在由且慢管理,他们到底谁管理我们也不知道呀”。对此,“刘备教授”表示,虽然管理人变了,但灵魂没变,自己也会一直跟踪解释这个产品。
按照《通知》要求,所有非投顾机构(包括大V)在没有拿到投顾试点资格之前,都不得从事基金投资建议服务。对大V而言,将组合的管理权限悉数上交给投顾平台,那么他作为非从业人员,也不得继续进行基金投资和建议服务。
对此,界面新闻记者采访了且慢平台的上属机构盈米基金销售公司。
盈米基金方面表示,且慢平台原本有一批未升级成为基金投顾策略的基金组合,组合主理人也不符合新规的要求。所以在新规发布之后,且慢积极根据指引,将不符合规范的基金组合转化成为基金投顾策略,整改期内将会陆续有新的投顾策略通过整改并上线,整改之后的投顾策略无论策略主理人、投资研究、合规风控都将符合投顾试点办法和新规的要求,原本不符合要求的人员都将不得参与投顾组合的管理工作。
东奔西走大V求收编
在《通知》下发后的半个月内,最焦灼的莫过于财经大V。
“这半个月,一直陆续有大V过来和我们聊合作。首先我们会看他们组合的长期业绩,比如五年期、三年期,收益率、最大回撤等。”北京某业内前十的公募理财子公司负责人表示,“有些业绩很一般,只比沪深300的收益率高了几个点,这种我们基本上是不愿意合作的”。
而对于“业绩能打”、粉丝众多的大V,在和公募/投顾机构接洽时,则更有话语权。
“我最近刚知道,本来有一家业内前十的基金公司和业内大V准备合作,联名推出一些定投产品。但因为基金公司想和大V进行独家合作,结果其他基金公司不干了,准备举报这位大V不具备投顾资质。现在,估计这个合作也黄了。”有公募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
但已经有多位大V露出诀别之意,“终场哨声前,基金组合的陪伴还得继续。作为一个迷你基金组合的主理人,我也没什么话语权,跟随是最好的策略,一切等‘高个子们’蹚出来一条路,当然也可能没有路。”“基民柠檬”在其公众号上发文表示。
“积极拥抱监管,根据要求,提供组合的主理人需要有基金投资顾问牌照,而大V必须要到有牌照的金融机构从业、通过考试拿到投顾从业资格,才能持证上岗。”大V“望京博格”发文表示,一般来看,可能会有几种可能:一是选择一个有投资顾问牌照的机构入职,不仅可与机构一起主理组合,同时还有机构强大的合规监管;二是不搞组合,专心研究基金,然后分享研究成果,但不能一键下单和跟投,粉丝们可以自行决策购买。
收编后,原大V组合谁来管
当下,投资者、大V和公募公司、投顾机构关注的点已经从“大V组合还能不能跟投”,转向了更核心的利益点“组合到底谁来管”?
“最主要的,其实还是组合到底谁来管的核心问题。庞大的粉丝数量、强大的号召力,是大V生存的关键,他们不愿意让渡给基金公司。但一旦入职公司、成为投资顾问后,肯定不如他自己一个人做组合那么自在,每一次组合的调仓都要经过公司内部的层层确认。”上海某业内前十的公募人士表示。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入职投顾机构后,能否在全市场范围内选择基金、组合内的基金是否有为自家产品带货的嫌疑,则是大V比较顾虑的一点。
“现在很多基民都有一些专业知识,加上市面上的基金已经突破了8000余只,如果你入职了一家基金公司,是选择自家的基金A,还是选择别家的基金B?这就是属于信任危机。”另一位不愿具名的财经大V表示。
更多的机构还在观望。
“我们现在的保有体量比较小,还是想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观察监管后续动态、公募机构、第三方销售平台的反应,不愿意在边缘地带摩擦。目前,我们的产品还在不断升级中,如果有机会申请投顾牌照,肯定会第一时间积极申请。”一家还没有拿到投顾试点牌照的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表示。
按照《通知》要求,各机构应于11月10日前报送业务整体规范整改方案、存量业务情况。基金投资顾问机构应当于今年12月31日前将存量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活动规范为符合《试点通知》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不具有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资格的基金销售机构应当于明年6月30日前将存量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活动整改为符合前述法律关系的基金销售业务。
因此,距离存量基金组合的整改大限仅剩40天,留给大家的时间已经不多了。